气压治疗仪在预防腹部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

高美玲张苏钰,高锦霞

摘要[目的]观察气压治疗仪在预防腹部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将我科实施腹部手术的2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双下肢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及D-二聚体。[结果]观察组术后3 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术后3 d和术后5 d 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有利于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控制D-二聚体升高水平。

关键词气压治疗仪;腹部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静脉;足背静脉;血流速度;D-二聚体

外科围术期病人因久病卧床、肢体制动、活动受限,血流速度缓慢,加之受术中、术后体内凝血系统改变及静脉血管壁损伤等因素影响,易形成深静脉血栓[1]。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腹部外科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2-3],研究显示:腹部病人术后出院6周内DVT发生率为27.8%[4],DVT一旦脱落随血流回流向上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危及病人生命[5-6]。常规DVT预防措施主要为鼓励病人术后早翻身、早下床,但受伤口疼痛、体质等影响,病人往往活动依从性较低。气压治疗仪(又称梯度压力治疗仪)可通过对多腔气囊按次充放气,对组织和肢体形成梯度压力,对下肢进行均匀挤压,从而加速下肢血液回流[2,7],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循环有关疾病[8]。我科使用气压治疗仪预防腹部术后病人DVT形成,已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科实施腹部手术的2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术前检查确认无DVT、肺栓塞、静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疾病;②手术分级≥3级。排除标准:存在DVT病史或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史。200例病人中男128例,女72 例;平均手术时间 3.48 h;术后卧床时间 3 d~6 d,平均 4.12 d。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年龄43岁~80岁(55.16岁±5.43岁);胃癌术后20例,肝胆术后46例,腹股沟疝术后18例,肠道术后16例;观察组:年龄 45岁~76 岁(56.62岁±4.38岁);胃癌术后16例,肝胆术后43例,腹股沟疝术后15例,肠道术后26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9]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术后护理。①术后卧床期间观察病人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及肢体有无肿胀,尽可能避免下肢血管穿刺[10];②护士每天定期为病人做双下肢按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③2 h协助病人翻身1次,避免压疮;④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下肢伸屈运动,包括足趾上钩、旋转、伸展,鼓励病人及早下床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⑤嘱术后病人多喝水,保证血容量,防止血液黏稠;⑥嘱病人进食低盐低脂、清淡饮食;⑦嘱病人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咳嗽、便秘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北京美亚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POWER-Q3000)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治疗,每日2次, 连续治疗5 d。操作流程如下:嘱病人取平卧位、放松双下肢,将腿套套好,连接气囊;打开电源,将气囊压力设定为45 mmHg~60 mmHg(1 mmHg=0.133 kPa),时间设定为20 min,从小腿第一个气囊开始逐个向膝盖、大腿方向充气,最后1个气囊充气完毕,保持6 s后所有气囊开始自动放气,放气完毕停顿数秒,重新开始充气,如此循环直到时间结束[11]

1.3 评价方法

于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病人双下肢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并于这3个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行实验室D-二聚体(D-Dimer)浓度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见表1)

1 两组病人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cm/s

组别例数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观察组10014.82±3.4313.82±4.713)15.15±2.672)对照组10014.35±4.2711.11±6.031)13.26±3.522) 1)与同组术前1 d比较,P<0.05;2)与同组术后3 d比较,P<0.05;3)两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病人下肢足背静脉血流速度比较(见表2)

2 两组病人下肢足背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cm/s

组别例数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观察组100 6.11±2.43 4.98±2.703) 6.15±3.232)3)对照组1005.35±1.273.43±4.331)4.26±2.42 1)与同组术前1 d比较,P<0.05;2)与同组术后3 d比较,P<0.05;3)两组间比较,P<0.05。

2.3 两组病人D-二聚体比较(见表3)

3 两组病人D-二聚体比较 μg/L

组别例数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观察组100268.52±88.21 562.23±156.701)3)415.15±112.231)2)3)对照组100281.45±101.36638.14±135.701)525.26±145.421)2) 1)与同组术前1 d比较,P<0.05;2)与同组术后3 d比较,P<0.05;3)两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术后3 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低于术前1 d,尤其是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病人术后3 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有利于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DVT形成。术后5 d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术后3 d相比加快,且除对照组病人下肢足背静脉血流速度在术后5 d和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术后5 d和术后3 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术后5 d病人体力恢复,床上活动及床旁活动均增加有关。

表3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术后D-二聚体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人相比,观察组术后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有利于控制D-二聚体升高水平。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复合物溶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其浓度升高表明血液中有血栓形成,而术后病人或重症病人D-二聚体升高,则说明体内有血栓形成或血栓正在溶解,如D-二聚体浓度在正常范围,可完全排除血液中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达97%~99%[12]。我国近几年DVT发病率逐年增加,手术等创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创伤可导致组织、血管壁损伤,进而导致失血造成血容量下降、血流缓慢及机体凝血与抗凝失衡,加之术后长期卧床,病人活动量减少,血栓形成危险性增加。目前,临床DVT预防措施包括常规健康教育、气压治疗仪及抗凝溶栓药物使用[13],其中,抗凝溶栓药物存在价钱昂贵及副作用等问题,而气压治疗仪简单易行、省时省力、易于掌握,实施过程安全、舒适、无噪声、无不良反应,且该方法经济实惠[14],可有效节约治疗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气压治疗仪运用间歇压力对肢体进行逐级加压,通过反复膨胀和收缩,促进肢体淋巴液循环和静脉血液循环,弥补了人工按摩及功能锻炼的不足,在促进血液流动、预防DVT形成方面比人工按压更为有效[15]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邱南海.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6):4860-4863.

[2] 孙平,罗蕊丽,李敏,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5B):48-49.

[3] 徐海东.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防治老年髋部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4] 吴丹明,张立魁.腹部外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2):1285-1289.

[5] 张娟.肺栓塞的诊疗现状[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0):1392-1394.

[6] 周瀚,梁鲁,姚碧辉,等.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6):75.

[7] 吴爽,陈娟,吴亚莉,等.空气波压力治疗用于膝关节置换的关节功能康复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38-139.

[8] 李春容,林少虹,杨玉群,等.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54-55.

[9] 杨姚萍.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5,21(19):115-116.

[10] 朱宝华.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0(4):416-418.

[11] 陈洁仪,欧阳惠娴,陈卓华,等.超声评价气压治疗仪预防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1):1412-1413.

[12] 王毅,张凯,白雪.静脉血栓栓塞症与D-二聚体[J].天津医药,2011,39(2):184-186.

[13] 莫汉维,马旅明,麦海芬,等.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5):260-262.

[14] 任兴龙.药物配合仪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6):747-748.

[15] 山慈明,尹慧珍,杜书明.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物理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49-354.

Effect of air pressure therapeutic apparatus on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lower extremity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Gao Meiling,Zhang SuyuGao Jinxia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Gansu 730000 China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18.10.019

文章编号:2095-8668(2018)10-0933-03

作者简介 高美玲,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张苏钰、高锦霞单位: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

引用信息 高美玲,张苏钰,高锦霞.气压治疗仪在预防腹部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J].循证护理,2018,4(10):933-935.

(收稿日期:2018-05-05;

修回日期:2018-10-15)

(本文编辑 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