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综述·

手机APP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许笑迎王晶晶刘继萍朱佩茹罗婉丽

摘要对手机APP在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干预中的应用发展、应用现状及应用评价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手机APP更好地服务于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机APP;移动医疗设备;健康管理;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研究进展

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干预3部分,指通过对个体或群体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力进行监测、评估和干预,同时有效组织、协调和利用卫生资源,调动个体及整个社会积极性,达到利用有限资源换取最大健康效益的目的全过程[1]。传统健康管理模式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不能满足广大病人健康管理与支持需求[2],而移动健康管理软件可利用无线网络帮助病人随时随地进行实时监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极大程度上满足病人健康需求,尤其是手机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以下简称“手机APP”)作为目前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具有内容丰富、便捷、实时、易操作、形式多样等特点,可进一步实现医学治疗技术与健康促进策略与服务人群的远程对接[3-4],在帮助医护人员降低工作量的同时,也为病人自我管理、随时获取健康信息提供便捷。本研究通过回顾手机APP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历程,总结其在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干预管理中的应用现况及评价方式,以期为今后手机APP更好地服务于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 手机APP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发展

21世纪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完善,我国开始对移动医疗进行广泛研究[5]。艾媒咨询(Ii-Media)公司2013年报告显示:我国移动健康市场带来的收入呈逐渐上升趋势[6]。2015年,全球已有5亿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下载并使用医疗APP进行健康管理[7]。手机健康医疗APP是移动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分为3个阶段[8]:①手机APP主要作为医护人员的移动助手阶段。这一阶段的手机APP由医疗机构研发,使用对象为医护人员,主要目的是更高效地管理病人,其功能局限于移动查房、移动护士站等特定工作内容及流程管理。②手机APP作为融合了互联网与技术资源共享平台的移动终端阶段。这一阶段手机APP的商业开发者将病人定位为主流使用群体。由于大部分病人出院后仍需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监测等延续性服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手机APP应运而生。且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云计算技术不断成熟及医疗机构重视度提高,医疗机构和软件研发商开始共同整合医疗资源,研制医联平台、医药电商平台、分诊候诊平台等远程医疗平台型软件及在线专科诊治等功能型软件,其以医生资源为核心,为病人提供实时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手机APP功能尚不完善。曹志等[9]的医疗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医疗手机APP多针对单一疾病进行治疗、管理,且需要病人手动录入数据,不易操作。为满足广大用户不同需求,提高移动健康管理软件用户接受度,促进软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医疗机构和软件研发商开始进一步对手机APP完善、改良。③手机APP成为可被医、患双方操作的,不受地点限制的健康数据管理载体,即手机APP进入自助式移动医疗终端阶段。这一阶段测量性硬件设备与智能手机相结合,病人可将生理指标数据通过传感器、蓝牙设备等借助手机直接传送给医护人员。有研究者将可穿戴设备与无线网络连接,在健康云存储基础上,利用手机APP将所采集数据发送给医护人员,其试验表明手机APP开始成为功能完善的医疗配备[10]。随着各时期医疗活动特点与医务人员、病人需求不断变化,手机APP服务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扩展、完善,其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也日益突显。

2 手机APP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 在健康信息收集中的应用

健康信息包括病人生命体征等生理指标及病历资料、处方等个人健康信息。健康信息收集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传统信息收集主要以手动录入数据为主,而手机APP可实现医嘱语音录入,可通过配套的可穿戴设备直接传输测量数据,可直接拍照上传处方病历并将其存储于医院数据库中供医生诊断和信息采集,且其收集的信息具有时效性[9,11]。手机APP也能帮助病人在院外即时存储、传输和评估信息,实现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尽早获得个性化指导,加强自身健康管理。

手机APP的便利性一方面使用户使用率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病人健康数据上传至手机APP,可能造成病人健康信息等隐私泄露[8]。今后技术研发过程中还需加强手机APP使用安全性,为该软件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2.2 在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健康风险评估指以病人健康信息为基础,借助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特定个体的健康水平和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12]。手机APP为医护人员及时、有效地获取病人疾病相关指标提供了评估诊断平台[2],收集病人健康信息后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并在手机APP上以图表、曲线、日志等形式呈现[2,9],有利于医生对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同时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病情设置个体化的诱发报警参数,当上传数据不在设置参数范围内时,报警信息可同时传送至医护人员和病人处,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应对突发状况,也有利于引起病人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此外,病人可根据自身症状借助手机APP中语音、图片传输或视频传输功能向医生咨询、查证[13],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诱发或加重疾病的因素。

与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对病人进行现场诊治的传统健康评估方式相比[14],手机APP应用于健康风险评估中可更方便、有效地帮助病人预防和应对疾病,但其准确性存在一定偏差,具有潜在风险,病情复杂或无法确诊时病人仍需到医院行进一步处理。

2.3 在健康干预中的应用

便捷的专业知识获取途径对及时、有效地满足病人健康知识需求、健康管理行为和健康管理信心有较大影响。张杨等[3]根据病人病程阶段,通过手机APP推送与病情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在后台评估病人的APP操作行为,并结合病人阅读喜好和习惯调整信息推送形式与频次,提醒病人定时学习,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疾病康复意识及二级自我预防能力提升,表明应用手机APP有利于加强健康干预过程监控,优化健康干预效果,提高病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同时,应用手机APP有利于实现健康干预内容多样化,对健康干预效果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学者利用手机APP的复诊、知识库、互动和咨询等模块,对出院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解决病人反馈的疑难问题[15],提高了病人遵医行为及术后康复情况。焦焕利等[16]通过手机APP为病人提供在线交流平台,鼓励病人互相交流克服疾病时遇到的困难、分享战胜疾病的经验,使病人得到更多社会支持,更加顺利地进行健康管理,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3 手机APP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3.1 在健康信息收集中的评价

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整合是手机APP应用于健康管理的首要环节。目前手机APP主要通过可穿戴式硬件设备对健康信息进行收集,并将其共享至医院资料数据库,与传统信息资料收集方式相比省时省力,且具有动态监测性。但受市场上信息采集硬件测量设备及其接口标准不统一影响,目前我国部分医疗机构仍存在无法将手机APP收集的信息与电子病历系统融合情况[17],导致信息整合的有效性受限[18],医护人员无法依据数据进行评估、诊断,造成健康管理效果欠佳。建议手机APP、便携式设备开发商与安全技术管理部门紧密合作,改善信息断层局面,规范数据使用标准,提升手机APP在病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3.2 在健康风险评估中的评价

研究表明:手机APP应用于早期糖尿病风险评估可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率[19]。但受病人对基层医生信任度较低、三级甲等医院医生工作繁忙不能及时答复等因素影响,目前医护人员利用手机APP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的参与度不高,只有少数手机APP具有视频咨询及私人医生监管等付费功能[9,18]。此外,部分手机APP推送的健康知识可能存在一定商业导向,缺乏科学论证,不仅难以保证病人的健康知识学习效果,也增加了病人自诊自查疾病风险[20]。建议病人在进行医疗选择时注意参考手机APP提供的医生简介和病人评价信息,结合手机APP平台上各家医院服务质量评价,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建议手机APP研发商加强技术学习及医疗机构优质资源引进,促进手机APP向专业化和图片、视频等功能普遍化方向发展,降低手机APP增值费用,提高其在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度和效果。

3.3 在健康干预中的评价

手机APP可随时督促、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可提供疾病健康知识,促进病人间、医患间在线交流与咨询,节省护患双方时间及医疗资源。但目前我国手机APP多注重单一病种或疾病单一症状管理,且整个治疗过程所提供的健康信息有限,无法满足病人不同治疗阶段健康知识需求。今后手机APP开发过程中应丰富疾病种类及其管理类别,尽可能实现根据病人情况制订个体化方案。此外,老年慢性病病人是疾病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也应是手机APP使用的主要群体,但由于身体和记忆老化等原因,老年病人使用手机APP进行健康干预的操作性较差,建议对老年病人进行手机APP使用培训,帮助其掌握操作要领;软件研发者应根据老年病人特点,简化手机APP操作流程,提高老年人手机APP使用度。

参考文献

[1] 何芳,王晶晶.社区患者移动健康管理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6):26-27.

[2] 邱小芩,蓝春晗.移动健康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外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内科,2017,12(6):776-779.

[3] 张杨,田竟,张红梅.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7,32(17):93-96.

[4] 赵明红,尚旭丽,包玉美.手机健康管理软件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9):60-61;28.

[5] 程潇,刘与齐.以平安好医生APP为例分析移动医疗APP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6):157-160.

[6] 陈玉玲,吴瑛.移动健康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1):33-37.

[7] 王文静,洪静芳,秦玉霞,等.慢性病患者对移动健康管理接受现状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0):1265-1268.

[8] 梁列全,余昌鸿.移动医疗APP的发展与应用监管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7,17(5):85-89.

[9] 曹志,郑小敏,乔亚楠,等.慢性病管理类医疗应用软件的现状与前景[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26(7):27-30;43.

[10] 陈皓,郑甜.基于安卓系统平台的糖尿病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3):102-105.

[11] 陈敏,李亚妮,刘晓雷.国内主流肝病治疗管理类手机应用功能评价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1):42-45.

[12] 张世美.以健康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自我健康管理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6.

[13] 张阁,于琦,贺培风.我国移动医疗APP核心功能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26(4):21-25;33.

[14] 王雄彬.我国移动医疗应用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6,17(3):31-32.

[15] 底瑞青,赵玉林,李星丹,等.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鼻内镜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1):1364-1366.

[16] 焦焕利,刘淑红,张卿,等.应用手机APP进行健康减重互动管理的随访实践[J].临床荟萃,2017,32(5):400-404.

[17] 李杨凤,罗萍,程龙,等.我国移动医疗及相关APP使用的现状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6,14(2):65-68.

[18] 林子滋,吴善玉.移动医疗在我国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4):457-461.

[19] 张渊,方惠,李成帅.国内外移动医疗现状及前景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4):3700-3702.

[20] 王玲,彭波.“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医疗APP应用前景与风险防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1):157-160.

Research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mobile phone APP in health management

Xu Xiaoying,Wang Jingjing,Liu Jiping,et al

The Nursing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Henan 450001 China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18.10.006

文章编号:2095-8668(2018)10-0888-03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9A320085;2016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201602272。

作者简介 许笑迎,护士,本科,单位:45000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王晶晶(通讯作者)单位:45000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刘继萍单位:45000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朱佩茹单位:450001,河南省人民医院;罗婉丽单位:450001,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引用信息 许笑迎,王晶晶,刘继萍,等.手机APP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循证护理,2018,4(10):888-890.

(收稿日期:2018-07-11;

修回日期:2018-10-15)

(本文编辑 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