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队伍的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的基础,加强护士培训是提高护士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1]。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住院率[2]。研究显示,心力衰竭常与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疾病合并存在[3-4],因而医院其他科室的心力衰竭病人也为数不少,由非专科护士为其提供护理,护士的护理知识与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为提高非心血管专科护士心力衰竭护理水平,提升对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质量,我院护理部于2017年3月—4月,以心力衰竭疾病护理为蓝本,通过摄制基于专科疾病护理的情景剧,并应用其对非心血管专科护士进行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取上海市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非心血管专科护士142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且已注册;无心内科工作经验者;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实习生、进修生、退休返聘人员以及外出学习、休病假、产假者;参加情景剧演出的护理人员。其中女138人,男4人;年龄18岁~45岁(30.14±11.0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人。对照组男3人,女68人,观察组男4人,女67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观察组(n=71)对照组(n=71)χ2值P年龄 18岁~2524 26岁~23220.1270.988 31岁~1314 36岁~45岁1011工龄 5年以下2931 5年~30280.1360.934 10年以上1212职称 护士3133 护师25240.1170.943 主管护师1514学历 中专79 专科34330.2820.869 本科3029所在科室 呼吸内科910 神经内科109 普外科87 脑外科11130.7300.998 骨科56 重症监护室1513 妇产科78 综合内科65
1.2 方法
1.2.1 前期准备
1.2.1.1 成立护理情景剧表演小组 选取有一定表演潜质的护士,采取自愿原则成立护理情景剧表演小组,并邀请医疗及护理专家、专业影视制作人员对演员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的培训,使其能准确模仿相应病例的症状、体征等。
1.2.1.2 基于专科疾病护理的情景剧剧本制作——以“心力衰竭的疾病护理”为蓝本 ①确定剧本编写人员:由心内科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生、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编写剧本。②归纳知识点:首先进行理论回顾,以《内科学》《内科护理学》中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为基础,明确在“心力衰竭的疾病护理”中涉及的相关内科学、护理学知识,包括心力衰竭疾病的病因学、症状学、诊断学、疾病的治疗、护理评估、对症护理、并发症护理、应急抢救、康复知识宣教等相关知识,构成心力衰竭疾病护理的基本内容[5-6];③编写剧本初稿:基于以上知识点的归纳,以病人在医院治疗的整个过程为事件发生的时间逻辑(入院、诊断、治疗、康复、复发、再治疗、康复、出院),按照护理理论知识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事件叙述,制作“心力衰竭疾病护理”情景剧剧本初稿。④咨询专家:咨询专业剧本撰写的文学专家以及护理专家、医学专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对剧本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在后期排练拍摄中边拍边更正,使其尽可能地完善。
1.2.1.3 基于专科疾病护理的情景剧脚本的制作及拍摄 ①情景剧脚本制作:以“心力衰竭的疾病护理”剧本为基础,规范每个阶段剧情发展的拍摄要素,包括其场景设计、道具设计、人物对白和旁白(语言)设计、镜头语言设计,在专业影视制作人员的指导下将剧本拓展成为标准脚本格式,完成脚本制作。②情景剧拍摄:在完成脚本制作后,邀请专业影视制作人员参与情景剧的编排、导演、拍摄,采用同步录音,运用影音软件,经过剪辑、辅助图片,配上文字解说,将心力衰竭常见症状及病因、实验室检查指标、常用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抢救配合要点、健康教育等贯穿于整个剧情中,完成“心力衰竭的疾病护理”情景剧拍摄、制作。制作完成的视频,经医疗及护理专家观看、讨论,并予以最后修订。摄制的情景剧视频时间约20 min。
1.2.2 实施培训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专科疾病护理的情景剧进行培训。两组培训老师相同,由心内科教学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主管护师担任。
1.2.2.1 传统的护理培训 采用多媒体形式,制作PPT,对护士进行心力衰竭护理专题知识讲座,培训涵盖的知识点与情景剧剧本一致,讲座时长约60 mim。
1.2.2.2 基于专科疾病护理的情景剧培训法 培训时长同对照组,约60 min。①培训导入:护理部组织观察组护士在预先准备的情景剧模拟教室,由培训老师采用多媒体形式提出培训目标、应掌握的知识点等,此过程时间约5 mim;②播放情景剧:播放拍摄的《心力衰竭的护理》情景剧,通过观看视频使护士对心力衰竭的护理临床场景准确地真实再现,此过程约20 mim;③模拟演练:护士分组演练,每组6人~8人,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护生、病人及家属,在情景剧模拟教室中演绎心力衰竭病人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演练过程中循环播放情景剧视频。此过程时间约20 mim;④分析总结。培训老师和被培训者双方都可以对演练的情况进行分析,先让角色扮演者之间相互点评,讨论演示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此阶段培训老师可针对知识点进行提问,帮助其进入预期的思维过程。此过程时间约15 mim。
1.2.3 评价方法
1.2.3.1 理论考核 培训前对两组护士进行理论测试,测评护士对心力衰竭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培训结束后,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培训后即刻、第1天、第3天、第7天分别对护士进行测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目均选自我院护理部题库。题型均为选择题,满分100分。每次测试内容相同,但会重新编排题目顺序与选项顺序,预防护士凭记忆作答,要求护士在40 min内完成。
1.2.3.2 问卷调查 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及护士对培训效果主观评价两部分。①一般资料:含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等。②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包括对培训作用、培训的实用性、生动性及满意度4方面的评价,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分4个等级。问卷由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审核,确认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2;本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1,提示该量表信度尚可。调查表于最后1次理论测试结束后集中发放,要求测试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42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如不满足“球对称”假设,采用Greenhouse-Geisser法对F界值进行校正。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士培训前后心力衰竭护理理论知识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培训前后心力衰竭护理理论知识得分比较 分
组别人数培训前 培训后 即刻第1天第3天第7天F值P观察组7159.88±5.7480.53±6.2077.16±5.8776.49±5.7475.67±5.806.6650.000对照组7159.32±6.7569.06±5.9363.30±5.5961.20±6.0659.18±6.2226.1640.000t值0.4519.55012.21613.08413.850P0.6530.0000.0000.0000.000 注:F组间=108.389,F时间=536.212,F交互=180.019,均P<0.01。
2.2 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的主观评价(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的主观评价 人(%)
项目观察组(n=71)对照组(n=71)χ2值P激发学习兴趣60(84.5)28(39.4)30.5990.000增强交流能力61(85.9)32(45.1)26.2060.000提高团队协作意识62(87.3)36(50.7)22.2620.000提高应急抢救能力59(83.1)29(40.8)26.8940.000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64(90.1)33(46.5)31.2630.000欠缺的理论知识在培训中解决61(85.9)35(49.3)21.7370.000激发回忆本次的培训内容63(88.7)37(52.1)22.8550.002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58(81.7)31(43.7)21.9460.004
3.1 基于专科疾病护理的情景剧培训,提高了专科护理培训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两组护士心力衰竭护理理论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两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得分从培训后即刻到培训后第7天均呈下降趋势,此趋势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趋势相符[7],但对照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得分下降趋势较观察组更明显,提示对照组的理论知识遗忘速度较快,而观察组遗忘速度较慢,可见应用基于专科疾病护理的情景剧进行培训对非心血管专科护士掌握心力衰竭护理知识有较好的提升作用。本研究结果与黄琴等[8-9]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其原因:①与视觉冲击有关,传统护士培训中,往往是单一的理论授课,学员被动接受教育,机械性进行记忆,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与强化[10]。研究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要强得多,并且多感官刺激相结合可以使大脑形成的神经联系更加丰富和巩固,使感觉运动和记忆功能得到增强,更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9,11]。本研究以情景剧为载体,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手段创设情景,将医学护理的教学知识点、理论体系,以及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和处理事情的实况用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观察组护士通过观看情景剧视频,调动护士多感官融入培训,对心力衰竭病人自入院以来治疗、护理的全过程有所了解,并可看到心力衰竭病人典型的症状、体征等,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加深了护士对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②与情景模拟有关,了解理论知识是完成情景表演的基础[12]。理论知识通常以文字形式呈现,进行情景剧演练,有助于表演者把文字转换成现实中的形象,护士通过身临其境的模拟演练,不仅使技能得到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3.2 护士对基于专科疾病护理的情景剧培训法的评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认为基于专科疾病护理的情景剧培训法在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增强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应急抢救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与周翠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临床护士既往已学习过心力衰竭疾病的护理学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再用传统的单向教学灌输颇为枯燥,往往会使护士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缺乏学习兴趣。本研究采用播放情景剧视频、情景模拟演练的授课方法,以贴近临床和生活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护士,调动了护士情绪,且情景演示过程“活”而“动”,显得宽松、和谐、愉快,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思维不受压抑,处于“激活”状态,这种氛围能激发护士强烈的求知欲,调动护士学习的兴趣[14]。在培训中,护士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临床情景,可以和模拟病人、护士及医生进行交流,在演练过程中对遇到的应急抢救、用药观察等临床实际问题相互探讨、解决。通过角色扮演、问题的模拟解决,使护士获得更直观、真实的实践技能,并可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急抢救能力等多方面工作能力。
本研究表明,应用基于专科疾病护理的情景剧进行培训,可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调动护士多感官融入培训,有助于护士对疾病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适用于护士的专科疾病护理培训。但是,本研究中仅探讨了单一疾病护理的情景剧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培训时间短、频次少,护士在短期内虽对知识的掌握较传统培训方法有所提升,但仍有随时间下降趋势。因此,建议今后制作多种疾病护理的情景剧,分析情景剧剧本构成要素对培训效果的影响。同时,可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制定针对遗忘时间点的培训方案,并将拍摄的专科疾病护理情景剧视频通过微信、手机APP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推送,护士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使学到的知识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巩固,从而增强培训效果。
[1] 秦小金,丁抗宁,王小芳,等.心内科护士规范化分层培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153-156.
[2] 单红,郭莹,彭建强,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7):3377-3379.
[3] 李姗姗.河北医大二院心力衰竭住院病人流行病学变化——5年回顾性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4] Thrainsdottir IS,Aspelund T,Thorgeirsson G,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lucose abnormalities and heart failure in the population-based reykjavik study[J].Diabetes Care,2005,28(3):612-616.
[5]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6-174.
[6]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9-170.
[7] 崔向芹,段海玲,刘健,等.遗忘曲线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防护知晓率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7):441-442.
[8] 黄琴,孟华.两种临床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4):302-304.
[9] 李霞,金梅,陈倩,等.情景模拟自制视频在产科教学培训中的运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9):641-642.
[10] 彭小春,周兴建.看图对话工具在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1):42-43.
[11] 丁飚,董芳辉,刘莺,等.操作视频在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93-95.
[12] 沈玮.心理情景剧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4B):1308-1310.
[13] 周翠,刘朝霞,刘瑜.神经外科轮转护士的情景模拟培训[J].护理学报,2014,21(3):22-24.
[14] 林兴凤,肖合存,厉淑荣,等.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演示培训的组织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