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培训研究现状

都郭蕾张先翠沈玉兰

摘要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3个方面总结我国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培训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培训提供参考,使我国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灾害;灾害护理;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护理教育;综述

自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因灾难而引起的大规模伤亡事件频发[1]。随着灾害医学的建立和发展,灾害护理学也逐渐发展、壮大。灾害护理指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学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2]。我国的灾害护理起步晚,2004年在国际上首次出现了我国灾害护士的形象与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后全国陆续开展了灾害护理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3]。灾害医学在救援中的救治和保健作用凸显护理学的重要性,更体现了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4]。护理人员作为灾害医疗救援的主力军,是不可缺少的力量。目前,全国对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开展了不同程度、内容的培训,现对我国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培训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培训对象

1.1 在校护理专业的护生 我国灾难护理学起步较晚,目前只有少数护理学院在急救护理学中开设2学时~4学时的灾难护理内容;提高未来护理工作者的灾害护理能力,必须从在校护生抓起。魏丽鸿[5]对甘肃某高等职业院校110名护生进行灾害护理能力调研发现,护生对灾害护理的学习需求高,灾害护理能力欠佳。部分学校开展了与灾难救护相关的课程,且大多数为战地救护课程,如第一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开设了100学时的野战护理学课程,第四军医大学开设了急救和战伤护理课程[6]。2010年娄伟等[7]对全国95所招收全日制护理本科生的院校专家进行调查发现,在16门灾难护理相关课程中,有10门课程实际开设率低于专家认为需要开设率,医学院校灾难护理相关课程开设情况不乐观。2012年杨石麟[8]报道,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始尝试根据灾害周期各期特性,对灾害救护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现场急救技术等,利用真实或模拟场景进行实战演练教学,共38学时,使大部分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得到提高,但课程的评价体系需要完善。王晓冰[9]报道,根据培养目标、结合护生特点、突出灾害救援的紧急性与应激性,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生进行灾害教育培训。上海中医药大学2014年对专升本学生开设了灾难护理学课程,且有系统的课程安排与计划[10]。可见,国内的护理学院对在校护生的灾害护理教学培训没有统一课程,教学体系不完善。护生是临床、灾害救援护理人员的人才储备,灾害护理教育培训成为在校护生的教学课程势在必行,更需要强化。

1.2 在岗专业护理人员 在岗护理人员除了担负院内临床护理工作外,在灾害来临时,还肩负灾害救援工作。当代国际地震救援医疗人员配备中,每批均有护士参加,且护士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多,成为医疗救援的主力军[11]。急救护士应对突发事件机会较多,往往成为第一个提供灾害医疗服务的人员。急救护士获得灾害护理培训的主要方式为在职教育,由急诊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以及参与灾难救护人员分享经验;或开展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经过3个月~6个月的脱产理论和实践技能专业培训,完成理论学习以及临床实践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成为急诊专科护士[12]。陈斐等[13]选取46名急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系统的救治能力培训模式,在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提高了急诊护士救治群体性伤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概括来讲,急诊护士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的培养,应以人才储备为基础,组成梯队结构,通过阶梯式定期培训等方式对人员结构进行优化,以人力要素为核心,促进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整体水平提高[14]。有研究表明,ICU护士较普通科室护士专业知识、观察力、应急能力和转运能力更胜一筹,应该重视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并总结相关的培训内容[15]。目前,对于手术室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培训研究较少[16]。有研究表明,手术室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缺乏,有待加强培训,提高灾害护理能力[17]。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灾害频发,灾害护理能力是综合能力,应该加强对各科室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相关培训,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护理人员具有专科属性,在灾害救援时能够发挥各自的特长,更应该做好灾害护理培训。

1.3 男性护理专业人员 随着时代的变迁、护理理念的更新及护理学发展的需要,男护士越来越被社会认可,男护士的优势日益显现,使护理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科学[18]。2008年汶川地震中,男护士作为救援团队中的护士,在地震救灾中的表现证明了男性在特大灾害救援中的优势[19]。有研究表明,男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优势及必要性[19-20],但专门针对男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培训的报道较少。

1.4 灾害专科护士 灾害救援专科护士是培养护士在灾害救援时应有的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稳定型灾害救援专科护理人才,促进我国灾害护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提高我国灾害救援的救护水平[21]。陈海珍等[22]于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开展了3期(每期1年)灾害专科护士院内培训,成立培训小组,建立培训计划、内容、方式、目标,最后通过考核为合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作为灾害专科护士培训的知识体系目前不是很完善。孙洁[23]在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灾害护理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初步制定出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应急预案与演练3个维度的知识体系,再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40名专家展开2轮专家咨询,确定了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

1.5 护理教育人员 护理师资质量决定着护士灾害护理培训质量。目前,大部分培训教师都是各学科领域的专科护士及一些参加过灾害救援的护师。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启动“急救与灾害应对能力培训”项目,为能够承担基层培训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2009年7月有来自不同院校的20多名老师参加了华夏护理教育联盟在成都举办的“灾害护理概论”课程培训学习[6]。有学者认为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灾害护理教育师资队伍,就应该建立灾害护理师资队伍的学术梯队,加强“双师型”灾害护理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提高我国护理人员的灾害护理能力[24]

2 培训内容

2.1 灾害护理理论知识 目前,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培训的知识体系还不完善,大部分学院都没有专门设置灾害护理课程,部分院校是穿插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或急救护理学等课程中,部分医院或科室会根据相关情况,查阅资料,自制讲义或大纲。2012年,王晓冰[9]报道,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灾害教育理论知识培训中,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在参考杨晓媛等[25]编著的《灾害护理学》等书籍基础上自编讲义,将灾害护理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确定以下教学内容:灾害护理学概论、灾害救援的知识和技能、灾害中伤员的急救与护理、灾害期间的卫生防疫、灾害心理护理、常见灾害的救援与护理。吴敏等[26]报道,江苏大学设置了三大体系八个方面的核心课程内容,三大体系指灾难前期准备、灾难发生期应急、灾后重建期保健等;八个方面包括灾难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灾难应对预案、灾难救援护理基本要素及流程、各项急救护理的基本技术、现场检伤分类与后送、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灾难心理救援、常见灾难的应急救援(核、化学、生物、地震、火灾、水灾)等。杨石麟[8]报道,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照灾害5个时期设置教学内容,采用自编教材进行教学。①灾害前期(或准备期):灾害护理学概论、灾害救援组织管理;②超急性期(发生灾害48 h内):灾害现场救援、常用急救技术;③急性期(灾后1周):灾害常见疾病救护;④亚急性期(灾后2周~3周):灾害常见并发症护理、灾害心理护理、灾后卫生防疫;⑤恢复期(灾后1个月以上):灾后生活重建、备灾训练。崔丽丽[27]对217名实习生进行调研,有94%的实习护生认为培训内容应包含灾害中的急救措施及救援技巧,需求内容(比例)依次为常见灾难的种类、成因、危害(88%)、灾后心理干预(76%)、灾后卫生防疫(73%)、灾害救援模式(71%)。时秀锋等[28]在参考相关文献[29-30]的基础上结合科室情况,制订急诊护士培训大纲,主要包括以下主题:灾害护理的定义和种类、灾害护理系统评估、制订灾害应对计划、灾难救生包、紧急救援及生命支持技术、灾害发生时心理干预技巧、脆弱人群护理、检伤分类及转运等。灾害护理是一门灵活多变的技能,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除了医学方面相关专业之外,还应该开展相关的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学习[31]

2.2 急救技能 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转运、抗休克、心肺脑复苏、气管切开和插管及常见毒物的解毒等[6]。关键是如何在灾害救援中正确运用这些急救技术,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救治质量。

3 培训方法

由于灾害护理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难以在真实情景中进行练习。因此,模拟教学成为灾害护理实践能力培训的有效方法[32]

3.1 情景演练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 王晓冰[9]报道,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灾害教育能力培训,采取情景演练、视频播放、PBL教学和教练法,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回顾,节约了课时,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3.2 分层次培训法 柯菊青[33]对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能力按工作年限实行分层次培训,工作1年~5年的护士重点强化灾害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5年~10年的护士重点强化急救技能的培训,10年以上的高年资护士以情景演练为主,取得良好的效果。

3.3 行动学习法 时秀锋等[28]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灾害培训,运用行动学习法以学员主动思考为主,指导老师为“协作者”,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为重点,强调行动与学习紧密结合,在反思中学习,锻炼深入探究的能力,重视了学员间的团队合作。

3.4 角色扮演法 邸英莲等[34]在专升本的护生中应用角色扮演为主导的灾难应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设定灾情,让学生扮演伤者、医务人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提高了灾难护理能力,对教师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3.5 多站模拟演练法 杨冰香等[35]在120名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教学中采取了多站模拟演练方法,涵盖了灾难护理教学的中心内容,使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系统模拟法 游建平等[36]为了在护理学员培训过程中能够凸显灵活性、应变性、连续性、可追溯性等,结合军队训练元素,设计了模拟教育训练方式,运用于灾害护理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基础部分,成立了主题设计、桌面推演、网络及针对性环境设置、对抗考核、多形式系统评价及反馈系统,并在护理灾害教育中进行培训和实施,评估后持续不断改进,以此加深了培训人员的记忆,整体提升训练效果,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情景演练作为灾害护理能力常用的培训方法,近年来,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其基础上根据各院校及医院的特点制定更多的培训方法。如多站模拟演练法和系统模拟法体现了灾害护理能力培训的多元化、信息化。

4 小结

灾害护理是在灾害医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也是一门护理综合学科,护理人员是灾害救援的主力军,对于其能力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灾害护理能力培训研究较多的是灾害理论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以及各级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知识及能力的调查,对于各级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培训研究较少,如灾害专科护士培训、灾害护理教育师资的建设和男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培训,有待进一步努力。目前,灾害护理课程知识体系尚不完善,虽然相关学者已经构建了课程知识体系,但仍不统一,各院校开设灾难护理课程的也比较少,灾害分类研究(如地震、海啸等)、灾后心理护理、防疫和重建都值得护理人员进一步研究,更需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灾害救援护理经验的交流,促进灾害护理学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2] 南裕子,渡边智惠,张晓春,等.日本灾害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3-265.

[3] 李宗浩,李秀华.护理灾害救援的发展和新使命[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01-902.

[4] 陈永惠,胡少华,符敏,等.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J].护理研究,2016,30(4C):1509-1511.

[5] 魏丽鸿.甘肃省某高职院校护生灾害救护能力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5,29(3B):997-998.

[6] 李凡,史冬雷,李玉乐.国内外灾害护理教育与培训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5,25(5C):1803-1804.

[7] 娄伟,李红玉.医学院校开设灾难护理学相关课程的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3):69-71.

[8] 杨石麟.以灾害周期为基础的灾害护理场景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43-45.

[9] 王晓冰.浅谈中职卫生学校的灾害护理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93-94.

[10] 邸英莲,胡祎.灾难护理教育研究现状[J].当代护士,2016(7):6-8.

[11] 魏丽鸿.浅谈护理专业开展灾害护理教育的必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9):83-85.

[12] 伍少娇.急诊护士灾难护理教育与培训现状及展望[J].全科护理,2017,15(8):914-916.

[13] 陈斐,刘瑛.急诊护士救治群体性伤害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3,32(11B):3685-3687.

[14] 曾丹,刘纪宁,王英,等.地震区医院急救护理能力灾后重建现状及对策[J].西部医学,2015,12(3):1886-1888.

[15] 牟成华.ICU 护士在灾害护理中重要性的体会[J].甘肃医药,2014,33(7):558-559.

[16] 张健,彭文涛.手术室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网络化培训模式的构建设想[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63-864.

[17] 马玉龙.手术室护士灾害救护能力与认知情况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37-39.

[18] 梅小员.男护士在专科护理发展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2,11 (11C):3138.

[19] 石天奇,李素玲.男护士加入灾后救援活动中的必要性[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9):1548-1549.

[20] 陈晓,卢志勤,范浩萍,等.男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优势及培养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8):462-463.

[21] 陈心容,王舒娇,何剑,等.灾害救援护理专科护士在我国发展的意义[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2):1535-1537.

[22] 陈海珍,许媛.浅谈灾害专科护士的培训[J].护理研究,2014,28(8C):3064-3065.

[23] 孙洁.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4] 商亚娟,曹宝花,唐争艳,等.现代灾害护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育质量保障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3,6(S2):225-226.

[25] 杨晓媛,李东文.美国灾害护理教育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3):1161-1163.

[26] 吴敏,陈志刚,邹圣强.灾难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7):405-407.

[27] 崔丽丽.实习护生灾害护理能力及需求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6):86-87.

[28] 时秀锋,赵秋霞,沙国松,等.行动学习法在急诊护士灾害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26):2473-2474.

[29] 王磊,成翼娟,陈姗姗,等.灾害护理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456-457.

[30] 侯晓红,臧渝梨,娄凤兰.《灾害护理学》的教学设计[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00-602.

[31] 田媛.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培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7,15(3):347-348.

[32] Yuan HB,Williams BA,Fang JB,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selected evidence on impro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through hig-fidelity simulation[J].Nurse Educ Today,2012,32(3):294-298.

[33] 柯菊青.分层次培训急诊护士应对灾害救援能力实践与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123-124.

[34] 邸英莲,胡祎.角色扮演法在专升本护生灾难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378):3313-3316.

[35] 杨冰香,刘茜,喻思红,等.灾难救护多站模拟演练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5,30(3):55-57.

[36] 游建平,吴英.系统模拟救援在灾害护理教育中的运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64-68.

Research status quo of disaster nursing ability training for nurses

Du Guolei,Zhang Xiancui,Shen Yulan

(Wannan Medical College Yijishan Hospital,Anhui 241000 China)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18.17.014

文章编号:1009-6493(2018)17-2698-04

作者简介 都郭蕾,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41000,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张先翠、沈玉兰单位:241000,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引用信息 都郭蕾,张先翠,沈玉兰.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培训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8,32(17):2698-2701.

(收稿日期:2017-06-06;

修回日期:2018-08-03)

(本文编辑 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