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指数在血脂指标异常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黄欣欣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血脂异常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30年来,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6年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牵头,对《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进行了修订。本次研究将采用修订后的标准,对2014年—2015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人血脂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目前太原市成人血脂异常水平,同时分析体重指数(BMI)对血脂的影响及对预测血脂异常的作用,为早期发现血脂异常提供参考指标。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4年和2015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32 795名18岁以上成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调查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体重(kg)/身高(m2)。血脂异常的判定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1]。TC ≥ 5.2 mmol/L为异常,≥6.2 mmol/L为高脂血症;TG ≥3.4 mmol/L为异常,≥4.1 mmol/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HDL-C <1.0 mmol/L为异常;LDL-C>1.7 mmol/L为异常。以中国人群BMI指数的判定界值为标准:偏瘦BMI<18.5 kg/m2,正常18.5 kg/m2~23.9 kg/m2,超重24.0 kg/m2~27.9 kg/m2,肥胖≥28.0 kg/m2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以构成比进行描述;年龄及BMI与各血脂指标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ROC曲线法判断血脂指标异常时BMI分界点。

2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n=32 795)

项目人数构成比(%)性别 男1990660.7 女1288939.3年龄 19岁~543516.6 30岁~774623.6 40岁~857826.2 50岁~649919.8 60岁~27768.5 70岁~17615.4BMI 偏瘦 9713.0 正常1374441.9 超重1322540.3 肥胖485514.8

2.2 各项血脂指标异常检出率 32 795人中TC平均为 4.78 mmol/L,异常检出率为30.1%(9 858人),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7.4%(2 443人),占TC异常人数的24.78%;TG平均为 1.71 mmol/L,异常检出率36.8%(12 084人),其中高三酰甘油血症占19.7%(6 463人),占TG异常人数的53.48%;LDL-C平均为 2.57 mmol/L,异常检出率8.6%(2 809人);HDL-C平均为 1.28 mmol/L,异常检出率16.1%(5 266人)。不同性别、年龄、BMI分组之间TC、TG、HDL-C、LDL-C异常检出率及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高三酰甘油血症检出率比较见表2。

2不同分组之间各血脂指标异常检出率比较人(%)

项目人数TCTGHDLCLDLC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性别 男199066389(32.1)1)9253(46.5)1)4417(22.2)1)1826(9.2)1)1526(7.7) 5162(25.9)1) 女128893469(26.9)2831(22.0)849(6.6)983(7.6)917(7.1)1301(10.1)年龄2) 19岁~5435767(14.1)1044(19.2) 649(11.9)154(2.8)129(2.4)500(9.2) 30岁~77461793(23.1)2574(33.2)1294(16.7)462(6.0)395(5.1)1396(18.0) 40岁~85782865(33.4)3576(41.7)1435(16.7)786(9.2)670(7.8)2016(23.5) 50岁~64992717(41.8)3178(48.9)1220(18.8)830(12.8)768(11.8)1726(26.6) 60岁~27761108(39.9)1145(41.2) 411(14.8)368(13.3)307(11.1) 575(20.7) 70岁~1761608(34.5) 567(32.2) 257(14.6)209(11.9)174(9.9) 250(14.2)BMI3) 偏瘦 971145(14.9) 38(3.9) 14(1.4)29(3.0)28(2.9) 13(1.3) 正常137443334(24.3)2750(20.0)1088(7.9) 845(6.1)776(5.6)1225(8.9) 超重132254577(34.6)6283(47.5)2710(20.5)1366(10.3) 1184(9.0) 3426(25.9) 肥胖48551802(37.1)3013(62.1)1454(29.9)569(11.7)455(9.4)1799(37.1) 1)与女性比较,P<0.001; 2)不同年龄研究对象血脂指标比较,均P<0.001; 3)不同BMI研究对象血脂指标比较,均P<0.001。

2.3 年龄及BMI与血脂指标测量值相关性(见表3)

3年龄及BMI与各血脂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项目 TC r值P TG r值P年龄0.209<0.0010.106<0.001BMI0.174<0.0010.320<0.001 HDLC r值P LDLC r值P年龄-0.024<0.0010.231<0.001BMI-0.396<0.0010.218<0.001

2.4 BMI判断各项血脂指标异常的ROC分析 采用ROC曲线法,判断血脂指标异常时BMI分界点,ROC曲线见图1。曲线下面积:图A为0.579 (SD=0.006,P<0.001),图B为0.714(SD=0.003,P<0.001),图C为0.695 (SD=0.004,P<0.001),图D为0.598 (SD=0.005,P<0.001)。当临界值取23.8 kg/m2时,判断高脂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HDL-C异常及LDL-C异常的约登指数最高,均为0.132,对应的灵敏度是0.689,特异度是0.443。提示BMI指数大于23.8 kg/m2,可以作为判断高脂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HDL-C异常及LDL-C异常的危险因素。

A 高胆固醇血症

B 高三酰甘油血症

C HDL-C异常 D LDL-C异常
1 BMI指数判断各血脂指标异常的ROC曲线

3讨论

本次研究人群中,TC平均为4.78 mmol/L,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7.4%,均高于2012 年全国调查结果(成人TC 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4.9%)[2]。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3]。本次研究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TC水平增加,但在不同年龄组的患病率方面,70岁以上组的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这也符合目前的共识:TC 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70 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的变化趋势;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 TC 升高,但由于本次研究未涉及被调查对象的饮食习惯。因此,关于本地区人群血脂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本次研究发现:各型血脂异常在19岁~2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也不容忽视。相关研究显示:成人血脂异常与其儿童时期血脂异常呈高度相关[4],因此应关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加强该人群的监测。在性别分布上,除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指标异常的检出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6]。有研究发现:男性长期吸烟、饮食结构不合理、高热量饮食摄取及男性本身合并的代谢性疾病共同构成了男性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7-8]。超重或肥胖人群体内脂肪增加,脂肪细胞生成游离脂肪酸增加,从而致使血脂异常[7]。有研究提示:单纯性肥胖已成为成人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9-10]。本次研究也发现:随着BMI的增加,TC、TG、LDL-C水平升高,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检出率也增加,而HDL-C水平降低,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一致[11-14],提示BMI与血脂水平之间存在关联性。进一步的ROC曲线分析提示:BMI为23.8 kg/m2时,可以预测发生高脂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HDL-C异常及LDL-C异常的风险增加。岳娟等[15]的研究也发现,体重超标、肥胖(BMI≥ 24 kg/m2)是血脂异常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BMI的测定属于无创性检查,可以作为预测血脂异常的辅助指标。目前,我国成人BMI达到24 kg/m2(含24 kg/m2)时判定为超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将BMI为24 kg/m2作为预测血脂异常的分界值,以增加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

[3] Patel SA,Dhillon PK,Kondal D,et al.Chronic disease concordance within Indian households:a cross-sectional study[J].PLoS Med,2017,14(9):e1002395.

[4] Magnussen CG,Raitakari OT,Thomson R,et al.Utility of currently recommended pediatric dyslipidemia classifications in predicting dyslipidemia in adulthood:evidence from the childhood determinants of adult health(CDAH) study,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finns study,and bogalusa heart study[J].Circulation,2008,117(1):32-42.

[5] 贾鸿雁,张晓蕾.2012年方庄地区中老年居民不同性别的血脂差异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602-604.

[6] 白伟,黄付敏,斯琴,等.黑龙江省血脂异常人群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11):950-953.

[7] 高薇,谢席胜,赵玉章,等.南充市23 598名45岁及以上居民血脂调查及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7):720-726.

[8] Whitehead TP,Robinson D,Allaway SL.The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on blood lipids:a dose-related study on men[J].Ann Clin Biochem,1996,33(Pt2):99-106.

[9] Calle EE,Teras LR,Thun MJ.Obesity and mortality[J].N EnglJ Med,2005,353(20):2197-2199.

[10] 杨丽梅,赵艳华,路海英.北京市怀柔区居民血脂异常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8):1436-1440.

[11] 刘红军,王伟,付少红,等.北京某高校教职工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水平现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311-3313.

[12] 靳娟霞,唐永忠,骆小华,等.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0):4281-4283.

[13] 雪丽,卓志鹏,王俊,等.深圳市成人体质指数和腰围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J].卫生研究,2013,42(3):360-364.

[14] 苏健,向全永,吕淑荣,等.江苏省成人肥胖测量指标与血脂异常患病关系[J].卫生研究,2015,44(5):827-831.

[15] 岳娟,汪韶洁,逄增昌,等.青岛市35~74岁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2):98-101.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body mass index in prediction of abnormal blood lipid index

Cheng Zhen,Huang Xinxin,Bai Tao
(Shanxi Dayi Hospital,Shanxi 030032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预测血脂异常的作用,为早期发现血脂异常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2015年在我院体检的32 795名18岁以上成人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采用ROC曲线法判断血脂指标异常时BMI分界点。[结果]32 795人中,TC异常检出率30.1%,TG异常检出率36.8%,LDL-C异常检出率8.6%,HDL-C异常检出率16.1%;男性TC、TG、HDL-C、LDL-C异常检出率及高三酰甘油血症检出率均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BMI分组TC、TG、HDL-C、LDL-C异常检出率及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高三酰甘油血症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TC、TG、LDL-C测量值与年龄、BMI值呈正相关(P< 0.001);HDL-C测量值与年龄、BMI值呈负相关(P< 0.001);ROC曲线法分析显示: BMI指数大于23.8 kg/m2,可作为判断高脂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HDL-C异常及LDL-C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TC、TG、HDL-C、LDL-C异常受性别、年龄及BMI指数的影响,其中BMI达到超重水平时,发生高脂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的风险增加。

关键词血脂;异常;体重指数;年龄;性别;危险因素;风险;超重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18.12.020

文章编号:1009-6493(2018)12-1904-03

基金项目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编号:201409081。

作者简介 程臻,主管护师,本科,单位:030032,山西大医院;黄欣欣、白淘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引用信息程臻,黄欣欣,白淘.体重指数在血脂指标异常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12):1904-1906.

(收稿日期:2017-10-24;修回日期:2018-05-24)

(本文编辑张建华)